2015年,“环境科学与工程”获批贵州省重点学科后,本学科积极开展建设工作,截止2023年取得了卓越成效,形成如下特色:
1、学科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:本学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形成5个特色研究方向,研究进入本领域区域前列,建有“资源与环境”专业硕士学位点。
2、学科团队建设成效显著:教学科研人员52人,平均年龄在36-37岁。其中,教授(研究员、正高级实验师)20人,副教授32人;博士46人;硕士生导师40名。
3、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练:主要研究方向有喀斯特湿地生态学、环境工程化学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、环境系统模拟与预测、水处理与饮用水安全、环境微生物与生物技术、植物资源与植物生态修复等。
4、学科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:本学科新增两个省部级平台(“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”、国家民委“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”)。
5、人才培养效果好:近年来硕士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发表SCI论文22篇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,授权专利20余件,各类奖励20余项。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成功验收,达到建设要求。
6、科学研究成果丰硕:近年来,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1项,省部级项目立项42项,市厅级项目立项34项,横向项目10项。科研项目立项107项,总经费为1800余万元。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0余篇出版论著10部。
7、学术交流活跃:本学科举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(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“人与生物圈计划”分论坛(主题为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、第三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、第七届青年地学论坛、第三届岩溶青年论坛、第五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)。